11月30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凯华深入沙坡头区宣和镇海和村开展“四下基层”调研工作。 海和村是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生态移民新村。刘凯华一行实地调研了海和村主题教育开展、党支部建设和村集体产业发展等情况,并与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座谈交流。 在海和村肉羊养殖园区,刘凯华详细了解经营模式及养殖效益等情况。他强调,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更多村民参与肉羊养殖,扩大受益覆盖面,切实让产业发展成为移民群众稳定增收的源头活水,不断助力移民群众增产增收。 走进海和村羊肚菌种植大棚,刘凯华详细了解菌种培育、技术管理、发展规模、市场销售等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村“两委”班子和技术人员要认真细致算好“经济账”,对种植、技术管理、采收、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跟踪,拿出直观的数据、可行的方案,让群众敢于种、放心种、种得好。要充分利用自治区农林科学院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推广和技术指导,实施种植规范化、标准化,让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刘凯华详细了解了海和村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和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情况,对海和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刘凯华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强”村之基。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把党建引领贯穿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中的年轻党员要善谋大事、扎实做事,在实践中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不断增强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主动下沉基层一线,加大群众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问题处置长效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同时要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端正价值观、常怀敬畏心,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尘不染。驻村工作队要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在配合村“两委”班子做好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如何发挥好驻村干部作用”问题的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乡村振兴领域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盯基层党组织干部廉洁履职、“小微权力”运行、农村“三资”管理、群众身边的腐败作风问题等强化监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刘凯华强调,产业发展是“富”村之本。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和海和村“两委”班子谋划发展林果业、肉羊养殖和菌菇产业,有思路、有想法,要继续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深入探索“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基地、扩规模、扶龙头、强管理,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力带动和引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早日鼓起来。
刘凯华强调,民族团结是“兴”村之要。村“两委”班子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引导辖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将海和村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标杆、特色产业的样板、乡风文明的典范。要聚焦群众需求,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